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,蛇很快苏醒了,露出了残忍的本性,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,咬了农夫一口。农夫临死之前说:“我竟然救了一条可怜的毒蛇,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!”而“蛇”根本不理解“农夫”的好意,在“蛇”的眼里“农夫”会伤害它。在各自的意识里“农夫”救“蛇”没错,“蛇”咬“农夫”保护自己也没错。所以,不沟通的婚姻,“矛盾”多多。
“农夫和蛇”的故事,耳熟能详,想必大家都知道。
《伊索寓言》中说,在一个寒冷的冬天,赶集完回家的农夫在路边发现了一条冻僵了的蛇。他很可怜蛇,就把它放在怀里。
当他身上的热气把蛇温暖以后,蛇很快苏醒了,露出了残忍的本性,给了农夫致命的伤害,咬了农夫一口。农夫临死之前说:“我竟然救了一条可怜的毒蛇,就应该受到这种报应啊!”
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一定要分清善恶,只能把援助之手伸向善良的人,对恶人千万不能心慈手软。
在没有知道别人身份,不知道别人心底是否真诚的情况下,不要随意轻信别人,坏人不会因为你热心而感动。我们应谨慎小心,但不要吝啬给好人的帮助。
现在我在想这样一个问题,“农夫”救“蛇”当时是如何想的?“蛇”醒来后又如何想呢?
这里我想有个本质的问题。
在“农夫”眼里,我救“蛇”是对的,因为这是我的本性。
假如在“蛇”眼里这样想,我咬“农夫”是对的,因为我这是在保护自己,这是我的本性。而“蛇”根本不理解“农夫”的好意,在“蛇”的眼里“农夫”会伤害它。
这里一个关键性问题是,“农夫”和“蛇”的第一个思维意识是什么。在各自的意识里“农夫”救“蛇”没错,“蛇”咬“农夫”保护自己也没错。
按照这个思路来理解,那么,这里又会出现了另外一个问题——“矛盾”。
为什么会产生“矛盾”?因为站在各自的立场都认为自己是对的。
如何消除矛盾?那就是我们常说的“换位思考”。
就比如夫妻之间发生了争吵,谁对?谁错?很多时候没有对错,只是考虑问题的方式方法不一样。如何避免争吵?那么就需要理解和包容。
在夫妻生活里,这里也能看出来,沟通的重要性。所以,不沟通的婚姻,“矛盾”多多。
所以有了哲学中的这样一句话“透过现象看本质”。
因此,我们在处理生活中一些问题的时候,要看到事情的本质是什么。
只有看清本质,才能分清好与坏,才能分清善与恶。当然,你不要忘记了你所站的角度。